文言文與白話文
如果連文言文是什麼,白話文又是怎麼來的都不知道,那麼還真不知道到底是怎樣討論起來的?
以下簡述給各位稍稍參考:
凡一語言,都是口語先形成,而後來才有了文字。漢語也是一樣,先有語言對話,才有了漢字。但漢字起初都只有生活周遭的象形字,比起口語的音節還少,即使有些字開始對上語音,還是無法完全將語言逐字書寫下來。
隨著漢字大幅成長,能描述的意義越來越多,書寫上逐漸可以用這些漢字組成有意義的表達文句,這就是「文言」文,即是「書面用語」,和白話的語言依然不同。
在漢字發展出更多形聲字的大爆炸後,漸漸可以和官話(即今日國語的前身)口語相對應了(閩語、粵語之類其他漢語分支還不行),但讀書人還沒那麼快習慣我手寫我口。後來近代有了所謂白話文運動,逐漸捨棄以往書面用的「文言文」,改以官話的「白話文」書寫,這就是白話文學的由來。換句話說,所謂的文言文也可以說是「舊書面語」,而白話文也可以說是「新書面語」。
這個情況和挪威語有一點類似(但不完全相同),Norwegian Bokmål 挪威語書面文成形於丹麥統治時期,受丹麥語的影響很大,為書面記錄專用的挪威語「文言文」;至於 Norwegian Nynorsk 挪威語新挪威文完全基於挪威民間口語,和丹麥語差別較大,可理解為口語上的挪威語「白話文」。
註:粵語後來創造了許多形聲字,用來描述口語中先前尚未有漢字的詞語,所以粵語目前亦可以寫成口語;臺語則未經歷類似的造字運動,所以要將臺語完全描寫成白話文字,主流還是以教會系統的羅馬字去寫尚未有漢字的詞語。
所以文言文與白話文之爭根本是假議題。文言文是現代漢文學的本源,如果想深入瞭解漢文化,就絕對離不開文言文。當然,如果只想把學習漢字當作日常溝通工具,那麼只看、只學白話文學也沒什麼問題。
就看國語文教育推行的「根本目標」為何?我們的教育究竟要將未來的孩子帶往何方?畢竟心中有了目標方向,才知道該走上怎樣的道路吧。
延伸閱讀
1. 莊萬壽【告別文言!從白話文教育走向現代文學之路】
2. 白川靜《漢字百話》
Originally published at breezymove.blogspot.com.